談了傷感情,不談又不行 - 鐘點費行情,談多少合理?


「談錢傷感情」鐘點費的高低,常常是講師與課程單位間,不太輕易提及的議題,總在最後一刻才會進行討論。雖然多數的老師為了維繫合作關係,多半願意配合課程單位開出的條件,但在多年的教育顧問經驗裏,我深知即便多數狀況都會用「沒關係,可配合」帶過,但鐘點費定得不好,除了影響課程成本、售價的外,實際執行時的心態,對於合作、教學品質常有深層的影響。


前些日子收到一位顧問朋友的訊息,詢問我認為百人的線上課程鐘點費怎麼定價,才能在品牌與關係間取得平衡,於是我嘗試上網搜尋些資料,才發現除了一些政府部門、各級學校的鐘點牌價外,鮮少有人討論這話題。於是乎,就讓提姆用自己淺薄的經驗,與大家分享一些個人對鐘點費的觀察吧!


台灣講師鐘點費現況

公務員的實質薪資,是企業在設定薪資時的參考標準,鐘點費也不例外。民國107年前,政府部門聘請國內專家學者授課的鐘點費,一直新台幣1600元為上限,而在「行政院院授人給字第1070030976號函」頒布後,才上調至新台幣2000元。

提姆以一般大學推廣部課程屬性為例,整理出課程型態與大略的鐘點落點,提供給老師們做參考:

在公文頒布後,也許是考量到成本因素,許多大學並未對聘僱業界師資的鐘點結構進行調整。

不過,隨著線上招生管道日趨多元,加入教育市場的企業、機構品牌有猛爆性的成長,比起學校,這些後起之秀更願意以高價,邀請資深、具備專業經驗的老師開課,以求提升品牌競爭力,在鯰魚效應的發酵下,反而也讓部分學校願意跟進調高講師鐘點。


談鐘點前,要先知道的事有哪些?

資訊不嫌多,當開始與課程單位進行合作討論,提姆建議老師們在過程中,充分了解以下幾個影響鐘點費的客觀因素,作為後續評估時的參考依據:


  • 主題行情與授課模式

課程主題、模式的市場行情,是在評估課程成本的重要依據。一般課程多使用成本法定價,但在討論階段成本不明的狀況,其實很難從課程單位口中直接問出確切售價,建議老師不妨可以用討論的方式,向合作夥伴大略了解行情,或是也可以自行上網研究,取得較客觀資訊。


此外,授課模式也影響了上課時需投入的精力,例如互動頻繁的實體課、工作坊,老師的投入就有可能高於面授、線上課程,而工作坊的教學模式,可能還需考慮加入助教、隊輔的可能。


  • 課程時數與頻率

在提姆的經驗中,總時數在36小時內的課程、講座時數,通常對鐘點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,不過隨著時數、頻率的增加,為顧及開班成本與課程總價,多數單位會選擇略微下修講師鐘點費用,或是選擇較資淺的老師授課。


  • 學員人數與背景

這是一般評估鐘點費時,重要的參考基準。師生比越高,老師要花費的精力就越多,期望的鐘點金額也會增加,許多開課單位在溝通鐘點費時,會以人數/鐘點級距作為依據,一方面讓老師有共同行銷的動力,另一方面在開放報名初期,或報名人數較少時,也可降低成功開班的門檻,增加同學報名信心。


還有,請別忘了了解學員背景,相較於應付上班族,面對長青長輩與學齡兒童需要花的精力也是不同的唷!


從基層的課程顧問,到教育機構的主理人,在與老師討論鐘點前,我也都會先檢視以上三類的客觀因素,來評估課程可提供的鐘點費用。我會先依據課程主題、模式,以及課程課能的長度,先規劃出鐘點費的範圍,接著依課程人數上限,劃分出2至3個鐘點級距,並設定各個級距的鐘點費用,例如我會以10人為基礎,設定10人內、10~20人與20人以上等,以上做法提供大家參考。


除了上述客觀因素,例如老師個人的品牌知名度、課程單位品牌,或是課程商業模式設計所可能帶來的附加價值等,都會是鐘點評估、討論時的很好的加權,至於鐘點要怎麼談得好,又不傷感情,提姆會在下一篇文章中與大家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