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用思辨技巧,面對職場中的不公平


從基層幹起,歷經幾年的努力終於爬到中階主管的位置,當第一次對同仁們進行考核面談後,卻憤怒的發現,原來自己的薪酬比單位新進同仁還要低。你是否也曾感受到類似的不公平感?細數職場中的不公平,從薪資報酬、任務分配、升遷制度到考核獎勵,會發現不公平根本無所不在,更別說那些讓人申訴無門的暗箭中傷。


職場上難道就沒有真正的公平嗎?我想答案是沒有的,原因就從上回我玩桌遊的體驗開始說起。



相同觀點,不同深淺


四月份在太太邀請下,參與她英語口說班的桌遊同學會,在通化街的桌遊店中,我接觸了一款名叫《Wavelength - 心靈共感》的桌遊,由玩家輪流擔任出題人,讓其他玩家依提示猜測出題人對題目的認知想法。


出題人先抽出一張寫著像「香的」與「臭的」這類標有左右、正反方向答案的牌卡,並提出像「精油」或「臭豆腐」這樣的簡單提示,其他玩家則需要在搜集資訊、思考後共同討論出答案,並將遊戲板的計量指針,撥到與答案相應的方向、角度位置。


除了答案方向,玩家們還需判斷出題人的認知等級,差距越小得分越高。例如從出題人會吃臭豆腐這點,我可以判斷臭豆腐對他而言屬於香的,當要把指針撥往香的方向時,又需要思考,對出題人而言臭豆腐有多香?什麼情境下會讓他覺得香?那指針我該撥幾度好呢?


幾輪下來會發現,玩家們的想法時常有很大的差異,有些朋友覺得臭豆腐只有吃的時候香,指針撥到5度即可,但對出題人熟識的朋友可能會覺得要撥到45度才是正解,有時即使玩家有共識,最後也可能與出題人的看法相去甚遠。


在遊戲的過程中,我很真切的體認到,人與人之間即便有相同的立場觀點、傾向,但觀點的輕重深淺,常常存在很大的主觀差異,不過當每個玩家都充分表達自己對出題人的觀察、了解,就很容易命中高分區。



正義來自個人定義,公平也一樣


《正義:一場思辨之旅》書中,麥可・桑德爾(Michael Sandel)提到,正義並不是單一價值,與古典正義的絕對性不同,從自由出發的現代正義主張,不同的正義來自不同的立場,意即:你可定義你的正義


而我認為公平一樣來自個人的定義。認知科學中,人的生活經驗會在心中形成認知基模(schema),用來識別外在資訊後產生認知,相同事件會讓不同個體產生各自的主觀認知,這代表不存在絕對的客觀。換言之,公平與正義,在每個人的心中就如同桌遊的提示題,每個玩家對答案都有不同的標準。


自己的公平不等於他人的公平,個體經驗對公平的定義本來就存在不同的基準。



不公平感,很可能來自主觀感受


事實真的不公平嗎?我想只要不違反法律、道德或是制度上的瑕疵,我們所認知的不公多半來自於主觀感受,是站在自己立場上的不公,是種來自比較後的不舒服感


職場上比薪資、比福利、比資源、比績效,許多人為一時感受據理力爭,有些人甚至做出攻擊他人、群體的行為。我想在生氣前不妨試著先放下情緒,用以下四步驟謹慎判斷也不遲:


  1. 搜集資訊:多觀察、多溝通,充分搜集相關事實資訊

  2. 換位思考:多角度分析自己、他人與大環境的立場狀況

  3. 形成觀點:思辨出自己對現況的觀點結論

  4. 評估轉機:現況是否有轉機,再決定下一步計畫


要在《Wavelength - 心靈共感》桌遊中得高分,充分溝通是關鍵,無論與出題人對答或與其他玩家討論彼此看法,在溝通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訊息並透過思辨形成觀點,都能幫助自己做出更好的決策判斷。感受到不公時,心平氣和帶入更多溝通也許還能幫助自己夠從中找到轉機


倘若認為真的沒有改變的可能,我也會建議先保持沈默,同時開始盤點自身優勢,補強缺點並為自己尋找更多的機會,畢竟世界很大,沒有必要讓自己陷入小框框的不公中。不管內心有多不平衡,對他人攻訐都是不適當的,即便靠攻擊爭得屬於自己的公平,是否相對也剝奪了他人的公平?



開頭所述是本人的親身的經歷,即便後來了解這份不公有時空背景因素,但我也意識到組織人事的現況不太有機會讓薪酬回到常軌。然而,生活現況卻不允許自己再停滯不前,默默地擔任兩年主管職後,趁著團隊績效正好,我決定抓住跳出舒適圈的機會,同時也開始思考該如何做,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價值


這個問題我在個人品牌經營找到了答案,並踏出自己的第一步 - 提姆陳與他的不雅文字,我建立的第一個個人粉專,分享自己對工作、時事與生活的觀點,畢竟無論職場多不公,擁有強大而有價值的個人品牌,到哪都幫自己找到無限可能。


延伸閱讀 -